"懶人"的創新
我是個懶人,不喜歡出力,可是工作在那兒,見或不見,都要干。來到土溪口,一件事是制作預埋件,去年有伙伴一起制作,中途累了可以換人,可是今年人手不足,king和施工隊都有其他工作,這件事情只能我一個人來做,怎么辦?按以前的方法,這可是2個人至少兩天的工作量,為了不影響工期,干吧!帶好防護開始搬運鋼筋,切割、下料、折彎、焊接,下班的時候一統計,只制作了10個預埋件,這個效率,50個埋件,需要5天才能制作完成,一旦甲方開始準備基礎施工,只要兩三天要用到埋件,這個效率是完全不夠的,回到宿舍我把制作工序整理了一下,對每個工序的工作難度和消耗時間進行分析,總結出搬運和折彎的工序較為耗時耗力,找到了問題,要解決,100米的運距,人工搬運每次只能運輸3到4根鋼筋,需要15分鐘,9米長的鋼筋推車單人無法使用,于是我用了一根繩子做了一個提籃,讓推車變成拖車,使運輸量提升為8至10根鋼筋,同時提升了運輸速度,在鋼筋折彎的問題上,之前的折彎方法不僅效率低,準確度差,而且折彎系數不達標,容易出現螺紋鋼折彎后易斷裂的現象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我查詢了相關規范和資料,經過計算和實驗,設計并制作了一款簡易的手動鋼筋折彎機,不僅使折彎速度提升到10秒,增加的定位裝置大大提升了折彎精度,滾動托管和輔助板使折彎系數控制為28d,經過對折彎后螺紋鋼反復回折實驗,證實可以有效減少螺紋鋼折彎后易斷裂現象,經過改進再加上操作上的熟練,使工作效率提升到每天30個埋件,兩天超額完成了既定任務。
事后想一想,一個小小的預埋件制作,讓我查了規范,學會了電焊、氣割,應用了力學知識,還了解了淬火和退火對鋼性的影響。(Hunter/文)
這個故事體現的價值觀有:
學習創新—學習創新在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,在團隊中有示范作用。